居家隔离真的是最优解吗?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2022-04-03 10:00:07 腾讯健康
- 健康
最近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居家隔离的讨论声音很多,这里我想写一下:
居家隔离真的是最优解吗?我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怎么把轻症/无症状与普通型、重症区分开?
这里肯定就有人说了:《诊疗指南》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的吗?
曾经还有人评论说,不会科普2年了还有人分不清吧?
这种就是天大的误区,他以为一堆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我们按照指南上一点点的对应,A是轻症、B是重症,划分好,然后各找各家,就像流水线一样。
实际上当然不是了,任何感染性疾病都要经历: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恢复期。只是不同疾病这四期的时间长短不同。
● 潜伏期里所有人都没有症状,也就是所有人此时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 前驱期里所有人都是很轻微的症状,也就是所有人此时都是轻症。
● 发病期里部分人会进展到普通型或者重型,甚至危重型,在这里才能真正区分开,对于新冠来说可能还需要肺部CT帮忙快速区分。
所以并不是说就像分流水线一样能马上分清楚的,而是要有一个过程。所有重症都有从轻症到重症的发展过程,不过病程进展快慢的区别。
不是说,这个人是轻症,他就一直是轻症了;这个人是重症,他就一开始就重症了。
你在哪个期被检测出来,决定了通报时你会被划分为什么类型,随着病情进展,你有可能会改变类型,相信在通报上大家也都见过。
所以,区分的重点是「如何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及时发现重症患者」。
1、我们得判断这个人是否感染了新冠
要么居家测抗原,要么去检测点测核酸。前者假阴性率很高,就会导致更多传播,不过从单个人来说,他没有去占用医疗资源;后者依然占用医疗资源。
2、确定了阳性,应该如何区分?
可以通过几个办法区分此时此刻(这里加粗,因为病情是变化的,后面会分析)该患者是否为轻症或无症状:
(1)做个CT看看有没有肺部症状――这样依然要占用医疗资源。
(2)他自我感觉是否严重:自我严重就去医院,通过医院筛查(还是得占医疗资源),如果没有肺炎,就会被赶回家里要求居家隔离;不严重就直接居家了。
前面我们说了,一位无症状或者轻症患者,他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变化的。
3、潜在的重症患者居家会经历哪些过程呢?
霍普金斯大学分享了一个重症新冠患者的经历(以实例来讲,以免有人说我瞎编,分享这个案例我主要是想说重症患者的疾病流程):
2020年3月11日,他首先经历了流感样症状,包括轻微发烧
2020年3月14日,他呼吸困难,虚弱得连自己开车去医院都不行。由他的医生朋友劝他坐Uber去西布里纪念医院。
2020年3月15日,他去了,然后就发现了新冠和流感双阳性,入院后出现呼吸道症状恶化,他接受了换气治疗,并于当天被转移到约翰・霍普金斯医院。
当然你们可以说时间太早了,那么这是一个22年1月公布的,21年10月感染的案例,可以看出也是由轻到重的,这是一位27岁的年轻姑娘(没打疫苗,再次声明我不是想说重症风险,我是想说重症的流程,国外能查到这种没打疫苗的年轻重症案例,大概率是想催打疫苗)。
至于现在的重症,很多人还没出院,案例还没海量公布,所以暂时无法提供。但是「由轻到重」这个流程是不会变的,变的是「由轻到重这个时间段有多久」。
可以看出这两个人一开始都是很轻微的(可以说是轻症),20年那位3天就转为重症了,21年那位2周后叫的急救车。
4.潜在的重症患者需要的支撑
这里就需要有呼救意识以及转运速度,第一个例子是朋友劝的,第二个例子是家里人帮忙的。
这种潜在的重症患者,死在家里并非没有可能。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好支撑。
这是22年3月2日,韩国的新闻,第一个是因为床位不够,转运时间过长;第二个是因为独自居家隔离,呼救能力欠缺:
据卫生当局周一称,首尔地区至少有两名患者在周末居家隔离期间死亡。 在京畿道水原市,周日晚上 9 点 17 分,一名 7 个月大的婴儿因发高烧被送往急诊室时死亡。第一响应者在接到电话后 6 分钟内赶到了婴儿,但努力寻找可用的床位。在前往 10 公里外的医院约 40 分钟后,婴儿在抵达时被宣布死亡。 周六,一名 50 多岁的男子被发现死于首尔西部冠岳区的家中,他在检测呈阳性两天后被隔离在那里。他的家人最后一次联系他是在他去世前一天,并在无法联系到他时寻求帮助。当急救人员找到他时,他已经死了。
根据我对国内各种事件的围观经验,这两个事件值得全平台好几天的热搜榜前几名。
第二个问题:如何避免家里人和邻居被感染?
不用说普通人,我也不敢保证我时时刻刻能做好所有防护措施,以我们这样的居住条件,所有人吃住在一块、楼房为主,居家隔离导致全家和邻居一锅端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几乎无解,当然评论区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而假如家里人、邻居有潜在的重症患者,最后真的不幸出现了不好的结局,我想没几个人心里会好受吧?
所以这里还是需要有个预案的。
第三个问题:居家隔离可行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如果资源实在弄不过来了,非要转运还会造成其他伤害,居家隔离也不失为一个权宜之策,但是你要说,居家隔离就是一个万全之策,值得全国推广,那我个人是很难同意的。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03/57882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清明节不出省,也能遇见春意山海2022-04-03 10:00:08
- 布洛芬混悬剂和布洛芬混悬滴剂有什么区别?2022-04-03 10:00:08
- 感染者说|历经13天治疗,出院后他写下核酸异常者自助手册2022-04-03 10:00:07
- 警惕瓶装水与外卖!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存在2022-04-03 10:00:07
- 中部某省会城市疫情防控通告应慎用“紧急状态”!2022-04-03 10:00:07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