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立时血压升高>6.5 mmHg,心血管疾病风险高!这类人群更要当心
- 2022-03-30 16:00:04 腾讯健康
- 健康
全世界约40%的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被认为是世界上主要的可预防的死因。根据美国心脏协会2022年的心脏病统计数据,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五倍,执行功能下降、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两倍。
近日,意大利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如果站立时血压大幅升高(>6.5 mmHg),则其患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卒中)的风险较高。相关研究发表于Hypertension杂志。该研究的作者Paolo Palatini教授表示,该研究表明,站立时血压升高幅度大的人,需要尽早进行降压治疗。
站立时血压升高>6.5 mmHg要警惕,尤其中青年人群
通常情况下,收缩压在站立时略有下降,称为“体位性低血压”。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站立时收缩压显著升高,是否为心脏病发作和其他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
研究共入选1207例18~45岁末经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为140~159 mmHg和/或舒张压为90~100 mmHg),每个参与者在不同体位下(包括躺下和站立)测量了6次血压。体位血压变化计算为2次单独随访时,6次站立和6次仰卧位血压读数之间的差异,随访17.2年。站立时血压高反应性定义为站立-仰卧位的收缩压差。
图1试验流程
表1 受试者的基线特征
站立时血压升高前10%的120人中,血压平均升高了11.4 mmHg,这组患者的血压增幅均大于6.5 mmHg。其余受试者站立时收缩压平均下降3.8 mmHg。
图2 受试者在基线第1次和第2次随访时直立和仰卧位收缩压的差异
研究人员比较了两组参与者的心脏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和慢性肾病的发生情况,并根据年龄、性别、父母心脏病史、一些生活方式因素和研究登记期间的测量结果进行了调整。
在随访期间,共发生105例主要心血管事件,最常见的是心脏病发作,以及与心脏相关的胸痛和脑卒中。多变量Cox模型中,站立时血压高反应性是主要不良心血管和肾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为1.97(95%CI 1.10~3.52)。研究者称,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站立时过度的收缩压反应与交感-肾上腺素能高反应性相关,是主要不良心血管和肾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表2 参与者的MACE独立预测因子
这些患者的卧位收缩压较低,但24小时血压监测发现的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在校正了24小时平均血压后,体位性血压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该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增幅相对较小(6~7 mmHg),站立血压也是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而且他们之中吸烟的比例也比较高。
研究者还对630例患者进行了24小时尿液样本检查,发现站立时血压升高者的肾上腺素/肌酐比值明显较高(118.4 nmol/mol vs 77.0 nmol/mol)。肾上腺水平是24小时内压力刺激总体影响的估计。肾上腺水平升高提示交感神经反应兴奋,导致了平均血压升高。
本研究提示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不同体位的血压值,以便体位性血压升高者改善生活方式、更好地参与降压治疗。
此外,研究者表示,该研究结果可能不适用于白种人以外的其他种族,且研究中女性较少,患者也较年轻,主要不良事件数量相对较少,因此,相关研究结果需要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1.Palatini, P., et al., Blood Pressure Hyperreactivity to Standing: a Predictor of Adverse Outcome in You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Hypertension. 0(0): p. HYPERTENSIONAHA.121.18579.
2.If blood pressure rises upon standing, so may risk for heart attack. Medicalxpress. MARCH 17, 2022.
3.atrice Wendling. Sit-to-Stand BP Spike Tied to MACE in Younger Hypertensives - Medscape - Mar 17, 2022.
来源:健康界心血管前线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3-30/57816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官宣!中山六院胸痛中心正式启动!
- 下一篇:胆固醇,可以致癌吗?
- 90后女孩险被熟人下药迷奸!这3种饮料千万别碰,转告所有女生!2022-03-30 16:00:06
- 肝病发生时,身体或有这3种异常表现,若你有,要及时检查2022-03-30 16:00:06
- 健康热点|“汉堡减肥法”拥6万条笔记,不运动也能月瘦30斤?2022-03-30 16:00:06
- 上海、广州等多地向抗疫防控人员发放补助补贴2022-03-30 16:00:06
- 6岁女童双肾积水,植入“起搏器”解决排尿问题2022-03-30 16:00:06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