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保险公司、中介斗智斗勇,他倒下后我变得斤斤计较和油滑
- 2022-03-23 22:00:10 腾讯健康
- 健康
某个春风和煦的日子,我难得回了趟家。但在饭桌上,我发现老爸说话颠三倒四,对着眼前的东西/人叫不出来名字。
老妈笑话他是不是年纪大了,但我回想起不久前刚看过的脑梗典型症状科普,心一沉,直接拉着老爸往急诊赶。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
看到急诊医生看片子时凝重的表情,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此时的老爸,不知是因为心情紧张还是病情进展,走路已经有些蹒跚了。我手忙脚乱地把老爸转进市里的医院,但在等待拍片的日子里,他已经卧床不起、有些神志不清了。
对未知噩耗的恐惧一下子就把全家击垮了。全家的主心骨昏迷着,敏感内向的妈妈不知所措地痛哭,还在外地上学的妹妹毫不知情,我知道自己该把塌下来的天扛起来。
我拿着片子辗转于市里各大医院的专家门诊,得出的结论却基本一致:高级别脑胶质瘤。这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容易侵袭浸润周围的正常组织,必须尽快手术。但老爸肿瘤的位置比较凶险,位于左脑的重要功能区,手术风险极高。
得知结论的我,在医院门口抱着刚赶来的妹妹痛哭流涕。家里人一致决定转院到省城手术。
省城的医院里,医生进行了数次术前谈话,一直在强调手术风险:语言功能大概率保不住、运动功能可能保不住、人也可能醒不过来……
手术知情同意书丨作者供图
但我果断地签下了知情同意书,因为实在别无选择。我不能不让老爸手术,然后眼睁睁看着他就这么陷入昏迷,然后在两三个月后去世。
但我也不敢细想即将到来的手术,如果这些手术并发症真的出现了,我以后该如何面对?我像行尸走肉一样,每天往返奔波于家和医院,准备各项检查和手续、给父亲送营养餐,最后回到家倒头就睡。
手术当天,枯坐在病房里等消息才是真正煎熬的时刻。我开始反复思考,思考这个决定是否做得过于果断、是否正确。如果老爸真的瘫痪了,我应该怎么应对?家里的财力是否足以支撑?越想我就越是焦虑难安。
手术终于结束了,我在 CT 室匆匆见了老爸一面。
苍白无力的他,在听见我呼唤后,眼角流下了泪,轻轻握住了我的手。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的呼吸重新开始了、思绪逐渐归位、生活又开始有了颜色。
但这也只是一个开始。
老爸好像不是我认识的老爸了
一开始,术后的老爸恢复得很好,除了记忆力下降、右手略有颤抖外,没有大的后遗症。
但病理结果为胶质母细胞瘤,提示预后不好,意味着手术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接着我们又在省城进行了同步放化疗、长周期的辅助化疗。
术后第一次下床的老爸丨作者供图
但手术依旧对部分神经功能造成了破坏,老爸变得健忘、思维混乱,仍然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放化疗让老爸的身体变得虚弱,食欲也开始变差。长期在外地求医,也让他变得沉郁多疑、暴躁易怒且不愿意出门。
老爸好像不是我认识的老爸了。
面对这样一个封闭自我、对身体轻微变化恐惧不已的老爸,我也有过质疑――为什么不能坚强一点、乐观一点?为什么不能咱们一起努力把药吃了、把治疗做了?但转念一想,老爸何止是身体上的痛苦。他从家庭主心骨变成无行为能力的被照顾者,他对人生失去掌控而不得不依赖于他人,这何尝不是更大的心理煎熬?
他还没来得及安享晚年、看着自己的女儿们成家立业,就已经忘记了女儿们的名字。这对他而言太残忍了。
一种沉重的内耗
恶性肿瘤不仅对病人是痛苦的折磨,对家属也是沉重的消耗。
老妈忙于照顾老爸的生活起居和脆弱心态,妹妹在学校和医院之间疲劳奔波,而我面对着老爸的治疗方案,无数次面临着两难选择和崩溃瞬间。
文献和医学指南读得越多,我越能知道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多么残忍的疾病――五年生存期低于 5%,总生存期 14.6 个月。
我背负着这沉重的数据,踽踽独行。
我看着没有对应靶向药的基因检测报告默默流泪,我为价格昂贵且只能自费的肿瘤电场治疗犹豫不决。白天上班我是活泼爱笑的刚毕业新人小X,晚上回家我是沉默浏览神经外科前沿和临床试验资讯的病友家属老X。
因为话题沉重,除了在病友群里抱团取暖,我不敢在朋友和同事面前展现脆弱。但病友群里,有病友离世时的那一句句“节哀”,仿佛总在提示着我那一个终将到来的结局。
我变得常常流泪,但我不得不勇敢、不得不坚强。
前 26 年的人生里,是老爸一肩挑下重担、尽最大努力让家人过得无忧无虑,现在理应由我接下这个接力棒,跑步进入人生下半场。曾经的天真、青涩不再,我变得斤斤计较和油滑,会为了保单报销和保险公司 battle,为了租房不被骗和中介虚张声势,但我愿意做一切事情来让老爸好受一些。
祈祷,再祈祷
目前老爸术后已经 10 个月了,脑水肿的逐步消退使他思维和逻辑日益清晰,他又记得我的名字了。只是每 2 个月一次的核磁复查犹如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每每想起,便让人烦躁不安和心怀恐惧,生怕某一天噩梦就会突然降临。
每当马上又要迎来一次复查时,我就开始满怀真心转发各路锦鲤,然后不停祈祷:希望结果是好的呀!
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人降生,有人死去。无论早晚,离别是一件必经的事情,每个人都要学会和最爱的人分别。但希望时光能过得慢一点、再慢一点,希望上天再给我多一点时间,让我学会如何从容陪老爸走向命定的归宿。
又也许我们能够躲过大数定律,成为少数的奇迹呢?
自老爸生病以来,我总反复回忆起某一季《实习医生格蕾》中 Izzie 和 George 生死垂危时的旁白:
Did you say it?
你是否有说过?
“I love you…I don’t ever want to live without you…You changed my life…”
“我爱你。我从未想过没有你的生活。你改变了我的生活。”
Izzie和George生死垂危,正在被抢救中丨《实习医生格蕾》
Make a plan, set a goal, work for it.
人们总是定一个计划、立个目标,然后为之奋斗。
But every now and then, look around, drink it in.
但不论何时,都还是要享受生活,珍惜当下。
’Cause this is it: It might all be gone tomorrow.
因为人生就是这样: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会先来。
珍惜眼前人,活在当下。
医生点评
周裕瑶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
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上皮的肿瘤。根据肿瘤细胞形态学,胶质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星形细胞瘤(作者父亲所患的胶质母细胞瘤属于这类)、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以及混合胶质瘤。
作为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胶质瘤一直备受关注,它以恶性和易侵犯脑功能区为两大特点。
根据其恶性程度,胶质瘤可分为低级别胶质瘤(分化良好,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和高级别胶质瘤(低分化,患者预后较差)。文献报道,低级别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为 5~6 年,而高级别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仅为 14 个月。
胶质瘤常侵犯大脑功能区,可导致不同类型的神经受损,患者容易出现语言、运动、视觉、记忆等功能障碍。而具体的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占位”效应(肿瘤的大小、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压迫程度),以及它所影响的脑区功能。
当胶质瘤影响到视觉通路时,患者会出现视觉功能障碍;影响到中央前回和锥体束时,可引起运动问题;影响到语言功能区时,可造成语言功能障碍;影响到边缘系统和前额叶区域时,甚至可以导致患者的情绪、记忆问题……除此之外,由于肿瘤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以及脑水肿的产生,较高的颅压之下,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癫痫等症状。
由于恶性程度不同,胶质瘤的进展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症状往往在几个星期至几个月内就有明显变化,而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从起病到发病,病史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在临床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初步推断出病变的部位以及恶性程度。而 CT、MRI 等重要辅助手段,则有助于进一步对胶质瘤做出更加明确的诊断。
由于以上的特点,胶质瘤不仅仅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影响,也给神经外科医生在治疗上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胶质瘤首选手术治疗,希望能在保护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胶质瘤病灶,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在切肿瘤和保功能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专业的胶质瘤亚专业组,有很多技术如神经导航、功能磁共振、术中电生理监测、唤醒手术、术中核磁等,来辅助功能区胶质瘤手术。
在术后,也会综合考虑肿瘤级别、患者年龄、职业等因素,辅以常规的替莫唑胺化疗和普通放疗,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作者文中提到的肿瘤电场治疗,也是近期开展的新兴疗法之一,被证实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价格相对较贵。此外,多项针对胶质瘤的药物临床试验也在同步开展,希望未来胶质瘤的治疗之路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胶质瘤放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8,27(2):123-131. DOI:10.3760/cma.j.issn.1004-4221.2018.02.001.
[2] R. Stupp, W. P. Mason, M. J. van den Bent, M. Weller, B. Fisher, M. J. Taphoorn et al. 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for glioblastoma. N Engl J Med, 2005;352:987-996.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X同学
编辑:苏曼、黎小球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3-23/57707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南京防疫专家再提醒:老年人更要接种新冠疫苗2022-03-23 22:00:11
- 一对一综合评估答疑,老人接种疫苗无后顾之忧2022-03-23 22:00:11
- 晚讯|国家卫健委: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仍将坚持“动态清零”2022-03-23 22:00:11
- 减肥最少吃多少主食?科学计算让你懂,拍图示范带你吃2022-03-23 22:00:11
- 病历书写不规范,又一三甲医院被罚了!2022-03-23 22:00:11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