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精神药物对生育孩子有什么影响

  • 2022-03-23 20:00:14    医药卫生报
  • 陈更
  • 健康

原标题:服用精神药物对生育孩子有什么影响

几天前,一名患者的母亲来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非常开心地找我聊天,还给我带来一大包喜糖,说是自己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孙子,非常健康,来报个喜。得知这一消息,我非常高兴,真诚地祝福他们一家人健康、平安、幸福!

为了生下这个孩子,他们整整用了4年多时间进行准备。其间,患者犯了2次病,所幸结果是比较满意的。当然,这只是个例,而且是结果比较好的个例,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案例说明,患者如何在服药与生育之间权衡利弊,做出取舍。

这名患者是我刚上班时接诊的,到现在约有10年时间了。当时,患者的年龄在16岁左右,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治疗60天,服用喹硫平片和丙戊酸镁缓释片,取得了预期治疗效果。出院后,患者基本上能够坚持服药,病情一直很稳定,可以正常工作与生活。

患者于4年前结婚,当时患者家属咨询我:“女儿结婚后能不能怀孕、生孩子?”我告诉患者家属,在理论上是可以的,在临床上也有取得成功的案例,其间需要注意这些方面:1.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人们都讲究优生优育,在怀孕前,夫妻双方需要戒烟戒酒,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适量补充叶酸等。如果想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患者需要逐渐停药,在停药半年后方可计划怀孕。这时,患者体内的生殖细胞基本上更新了一遍,药物对身体的影响会降至最低。2.患者在减药、停药后,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甚至旧病复发。那么,患者需要再次住院或者服药治疗。同时,旧病复发会带来一系列影响,比如治病费用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患者家属精神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上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即使能够规避可控的风险,也不能确保生下的孩子一定是健康的,毕竟还有基因突变等不可控因素。因此,我们所做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生缺陷概率。

患者家属经过反复考虑,最后的计划是先让患者逐渐减量服用药物,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否稳定。经过1年左右的尝试与观察,待药物全部停服后,不料,患者的旧病复发了。患者需要再次住院治疗,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患者家属发现,让患者生一个孩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利,产生犹豫情绪,但又不甘心。1年后,患者家属与我经过反复沟通后,开始第二次尝试。首先让患者的口服药逐渐减量,一边减量,一边观察病情。计划减至比较小的剂量时,再调整为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维持病情稳定,同时提前半年开始服用叶酸。但是,在调换药物之前,患者的妻子意外怀孕了。对此,患者家属既高兴又害怕,前来医院咨询。我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目前存在4种可能性:1.如果药物严重影响胎儿发育,可能会在孕早期自动流产。2.如果药物影响胎儿发育情况一般,导致的不良结果无法预测。但可通过围产期保健提前发现一些胎儿的异常,到时根据情况决定人工引产或保胎。3.药物影响很小,围产期保健或者孩子刚出生时无明显异常,但在后期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4.药物几乎没有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同正常人一样。经过深思熟虑,患者家属选择顺其自然,争取保胎。患者在煎熬中度过孕早期,然后在围产期保健,继续保持观察、静养状态。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感人一幕。

其实,这只是个例,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但患者是女性,不仅要考虑怀孕的时机,还有怀胎10个月这么长的周期,过程显得比较复杂、艰难。这个案例的诊疗经验告诉我们:患者停药周期越长,病情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有一些患者在怀孕期间病情复发,患者家属会陷入更艰难的抉择。服药肯定会对胎儿的健康有影响,但如果任由患者犯病,对胎儿肯定是不利的。另外,即使患者正常分娩,随之而来的喂养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也会困扰患者家属。

作为一名医生,对此事我们不能帮患者家属做出任何决定,只能结合诊疗经验尽量把每种选择所伴随的风险一一告知,竭尽所能确保患者家属做出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懵懂的、冲动的。所以,所有正在服用精神药物又计划怀孕的患者和家属需要知道:在计划怀孕前一定要与主治医生沟通,以便做好充分准备,争取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只有充分了解怀孕与疾病所伴随的风险,才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本文由本报记者王婷整理)

服用精神药物对生育孩子有什么影响

□李世克

几天前,一名患者的母亲来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非常开心地找我聊天,还给我带来一大包喜糖,说是自己的儿媳妇生了一个大胖孙子,非常健康,来报个喜。得知这一消息,我非常高兴,真诚地祝福他们一家人健康、平安、幸福!

为了生下这个孩子,他们整整用了4年多时间进行准备。其间,患者犯了2次病,所幸结果是比较满意的。当然,这只是个例,而且是结果比较好的个例,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案例说明,患者如何在服药与生育之间权衡利弊,做出取舍。

这名患者是我刚上班时接诊的,到现在约有10年时间了。当时,患者的年龄在16岁左右,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治疗60天,服用喹硫平片和丙戊酸镁缓释片,取得了预期治疗效果。出院后,患者基本上能够坚持服药,病情一直很稳定,可以正常工作与生活。

患者于4年前结婚,当时患者家属咨询我:“女儿结婚后能不能怀孕、生孩子?”我告诉患者家属,在理论上是可以的,在临床上也有取得成功的案例,其间需要注意这些方面:1.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人们都讲究优生优育,在怀孕前,夫妻双方需要戒烟戒酒,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适量补充叶酸等。如果想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最好的办法是患者需要逐渐停药,在停药半年后方可计划怀孕。这时,患者体内的生殖细胞基本上更新了一遍,药物对身体的影响会降至最低。2.患者在减药、停药后,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甚至旧病复发。那么,患者需要再次住院或者服药治疗。同时,旧病复发会带来一系列影响,比如治病费用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患者家属精神上的压力也随之增加,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上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3.即使能够规避可控的风险,也不能确保生下的孩子一定是健康的,毕竟还有基因突变等不可控因素。因此,我们所做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出生缺陷概率。

患者家属经过反复考虑,最后的计划是先让患者逐渐减量服用药物,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否稳定。经过1年左右的尝试与观察,待药物全部停服后,不料,患者的旧病复发了。患者需要再次住院治疗,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患者家属发现,让患者生一个孩子并不像想象中那样顺利,产生犹豫情绪,但又不甘心。1年后,患者家属与我经过反复沟通后,开始第二次尝试。首先让患者的口服药逐渐减量,一边减量,一边观察病情。计划减至比较小的剂量时,再调整为对生育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维持病情稳定,同时提前半年开始服用叶酸。但是,在调换药物之前,患者的妻子意外怀孕了。对此,患者家属既高兴又害怕,前来医院咨询。我告知患者家属,患者目前存在4种可能性:1.如果药物严重影响胎儿发育,可能会在孕早期自动流产。2.如果药物影响胎儿发育情况一般,导致的不良结果无法预测。但可通过围产期保健提前发现一些胎儿的异常,到时根据情况决定人工引产或保胎。3.药物影响很小,围产期保健或者孩子刚出生时无明显异常,但在后期成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4.药物几乎没有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同正常人一样。经过深思熟虑,患者家属选择顺其自然,争取保胎。患者在煎熬中度过孕早期,然后在围产期保健,继续保持观察、静养状态。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感人一幕。

其实,这只是个例,不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但患者是女性,不仅要考虑怀孕的时机,还有怀胎10个月这么长的周期,过程显得比较复杂、艰难。这个案例的诊疗经验告诉我们:患者停药周期越长,病情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有一些患者在怀孕期间病情复发,患者家属会陷入更艰难的抉择。服药肯定会对胎儿的健康有影响,但如果任由患者犯病,对胎儿肯定是不利的。另外,即使患者正常分娩,随之而来的喂养问题、亲子关系问题等也会困扰患者家属。

作为一名医生,对此事我们不能帮患者家属做出任何决定,只能结合诊疗经验尽量把每种选择所伴随的风险一一告知,竭尽所能确保患者家属做出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懵懂的、冲动的。所以,所有正在服用精神药物又计划怀孕的患者和家属需要知道:在计划怀孕前一定要与主治医生沟通,以便做好充分准备,争取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只有充分了解怀孕与疾病所伴随的风险,才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

(作者供职于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本文由本报记者王婷整理)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3-23/57703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