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守门人”的繁忙新春
- 2022-02-14 20:00:12 医药卫生报
- 健康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医院,是守护居民健康的“前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大家息息相关,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社区居民守好“生命健康第一道防线”。
每天重复工作上百次,腰酸背痛是常态
“孩子这两天有没有不舒服?出过水痘吗?”2月9日,郑州市经开区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登记室,护士靳莉莉一边快速地查询接种儿童的信息,一边和孩子家长沟通。
核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录入预防接种信息、填写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登记表……已经有10年社区医务工作经验的靳莉莉动作娴熟,一套连续动作下来,平均用时1分多钟。一个上午,靳莉莉很难活动一下身体,更顾不上喝一口水。
“孩子打完针后要去留观室留观30分钟,没有异常状况后再离开……”在隔壁的预防接种室内,护士王梦豪、张冰洁、罗娇核实接种者身份信息、取疫苗、打针、进行终末消毒,一气呵成。
“由于春节和疫情的原因,假期过后接种人员比较集中。昨天上午有200多名儿童前来接种疫苗,我们忙到下午1时才结束工作。”登记结束后,靳莉莉走向冷链室的间隙和记者说了两句话。
根据安排,靳莉莉还需要负责疫苗的调配工作,要及时对疫苗进行整理,对疫苗流转单进行收集核对,将未接种完的疫苗及时放到冷链室保存……等手头所有的工作忙完,靳莉莉的午饭早已经凉了。
当天上午,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80名儿童进行了预防接种,下午为250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一天工作下来,靳莉莉和同事们每人平均要重复上百次同样的动作,肩膀、手腕都累得抬不起来,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腰酸背痛更是常态。
只要患者需要,他们随叫随到
2月10日一大早,林振波和同事来到位于郑州市管城区法院西街18号院的李老先生家。
李老先生今年75岁,因脑梗死后遗症卧床多年,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重点人群。
林振波是郑州市管城区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也是李老先生的签约家庭医生。
“农历腊月二十九,我给老人更换了胃管和导尿管,10天过去了,今天去看看需不需要调整和更换。”林振波说。
到李老先生家后,林振波详细查看了老人胃管和导尿管的情况,就“如何帮助老人腿部肌肉恢复和防止褥疮”等,对患者家属进行了重点指导。
随后,林振波一行又来到郑州市法院西街35号院,为因脑梗死后遗症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夏老太太和付老先生进行健康管理。
“姨,您这几天感觉咋样?头晕不晕?有没有做手部锻炼?”一进门,林振波就对夏老太太“喊”了起来。
“老人今年80多岁了,有点儿耳聋,所以说话得大声点儿。”林振波向记者解释。
在查看了老人手部肌肉力量后,林振波和同事一起为两位老人测量了血压、血糖,并对他们进行了用药指导。
“如果老太太还头晕的话,这个药可以一天增加半片。”林振波叮嘱付老先生,“有空儿多下楼锻炼锻炼,天天窝在家里对身体可不好。”
林振波说,这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们这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除了他这个队长外,还包括一名全科护士、一名公共卫生人员和多名团队辅助成员,有中医医师、预防保健医师、药师以及医技医师,负责社区20余名特殊需求签约患者的居家健康保障,可以随时上门服务。
“平时,我们平均一个月要为他们上门服务一次。”林振波说,“对刚出院的特殊患者,我们一周要上门服务一次。但只要患者需要,我们随叫随到。”
每天接诊60名~70名患者,微信群里回复40余条信息
2月11日,7时45分,永城市陈官庄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张毛帅赶到卫生院时,发现已有患者在等候。张毛帅迅速换上白大褂,赶紧接诊患者。
排在首位的患者是一名老人。因眼睑下方出现毛囊炎感染症状,最近疼痛难忍,严重影响了睡眠,老人遂赶来就诊。张毛帅熟练地为老人清疮、开药后,又叮嘱了日常注意事项。随后,患者满意地走出诊室。
每名患者的诊治时间平均为七八分钟,一个上午的时间,张毛帅接诊了30余名患者。12时30分,送走一名患者后,张毛帅简单地吃了几口饭。13时,他又回到诊室继续接诊患者。
“来看病的都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不少人来了就会给我打电话,我不能让人家久等。”张毛帅向记者解释中午很少休息的原因。
当天17时40分,记者再次拨通张毛帅的电话时,一个大人带着一名5岁的孩子急匆匆地来到诊室。孩子磕破了头,流了不少血,张毛帅急忙挂掉电话为患儿处理伤口。
18时30分,张毛帅给记者回了电话:“患儿处理好了。今天看了58名患者,比往日少点儿。平日里,我每天都要接诊60名~70名患者。”
“我血压有点高,吃哪种药好呢?我这种情况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晚上回到家,张毛帅抽空查看了健康咨询群里的40余条咨询信息,确认同事全部及时回复后,张毛帅关掉了微信,打开电脑,开始学习中医理论知识。
明天,又将是忙碌的一天!
本报记者 丁 玲 冯金灿 常 娟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医院,是守护居民健康的“前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和大家息息相关,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社区居民守好“生命健康第一道防线”。
每天重复工作上百次,腰酸背痛是常态
“孩子这两天有没有不舒服?出过水痘吗?”2月9日,郑州市经开区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登记室,护士靳莉莉一边快速地查询接种儿童的信息,一边和孩子家长沟通。
核查儿童预防接种证,录入预防接种信息、填写预防接种知情告知登记表……已经有10年社区医务工作经验的靳莉莉动作娴熟,一套连续动作下来,平均用时1分多钟。一个上午,靳莉莉很难活动一下身体,更顾不上喝一口水。
“孩子打完针后要去留观室留观30分钟,没有异常状况后再离开……”在隔壁的预防接种室内,护士王梦豪、张冰洁、罗娇核实接种者身份信息、取疫苗、打针、进行终末消毒,一气呵成。
“由于春节和疫情的原因,假期过后接种人员比较集中。昨天上午有200多名儿童前来接种疫苗,我们忙到下午1时才结束工作。”登记结束后,靳莉莉走向冷链室的间隙和记者说了两句话。
根据安排,靳莉莉还需要负责疫苗的调配工作,要及时对疫苗进行整理,对疫苗流转单进行收集核对,将未接种完的疫苗及时放到冷链室保存……等手头所有的工作忙完,靳莉莉的午饭早已经凉了。
当天上午,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80名儿童进行了预防接种,下午为250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一天工作下来,靳莉莉和同事们每人平均要重复上百次同样的动作,肩膀、手腕都累得抬不起来,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腰酸背痛更是常态。
只要患者需要,他们随叫随到
2月10日一大早,林振波和同事来到位于郑州市管城区法院西街18号院的李老先生家。
李老先生今年75岁,因脑梗死后遗症卧床多年,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重点人群。
林振波是郑州市管城区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也是李老先生的签约家庭医生。
“农历腊月二十九,我给老人更换了胃管和导尿管,10天过去了,今天去看看需不需要调整和更换。”林振波说。
到李老先生家后,林振波详细查看了老人胃管和导尿管的情况,就“如何帮助老人腿部肌肉恢复和防止褥疮”等,对患者家属进行了重点指导。
随后,林振波一行又来到郑州市法院西街35号院,为因脑梗死后遗症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夏老太太和付老先生进行健康管理。
“姨,您这几天感觉咋样?头晕不晕?有没有做手部锻炼?”一进门,林振波就对夏老太太“喊”了起来。
“老人今年80多岁了,有点儿耳聋,所以说话得大声点儿。”林振波向记者解释。
在查看了老人手部肌肉力量后,林振波和同事一起为两位老人测量了血压、血糖,并对他们进行了用药指导。
“如果老太太还头晕的话,这个药可以一天增加半片。”林振波叮嘱付老先生,“有空儿多下楼锻炼锻炼,天天窝在家里对身体可不好。”
林振波说,这只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他们这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除了他这个队长外,还包括一名全科护士、一名公共卫生人员和多名团队辅助成员,有中医医师、预防保健医师、药师以及医技医师,负责社区20余名特殊需求签约患者的居家健康保障,可以随时上门服务。
“平时,我们平均一个月要为他们上门服务一次。”林振波说,“对刚出院的特殊患者,我们一周要上门服务一次。但只要患者需要,我们随叫随到。”
每天接诊60名~70名患者,微信群里回复40余条信息
2月11日,7时45分,永城市陈官庄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张毛帅赶到卫生院时,发现已有患者在等候。张毛帅迅速换上白大褂,赶紧接诊患者。
排在首位的患者是一名老人。因眼睑下方出现毛囊炎感染症状,最近疼痛难忍,严重影响了睡眠,老人遂赶来就诊。张毛帅熟练地为老人清疮、开药后,又叮嘱了日常注意事项。随后,患者满意地走出诊室。
每名患者的诊治时间平均为七八分钟,一个上午的时间,张毛帅接诊了30余名患者。12时30分,送走一名患者后,张毛帅简单地吃了几口饭。13时,他又回到诊室继续接诊患者。
“来看病的都是十里八乡的乡亲。不少人来了就会给我打电话,我不能让人家久等。”张毛帅向记者解释中午很少休息的原因。
当天17时40分,记者再次拨通张毛帅的电话时,一个大人带着一名5岁的孩子急匆匆地来到诊室。孩子磕破了头,流了不少血,张毛帅急忙挂掉电话为患儿处理伤口。
18时30分,张毛帅给记者回了电话:“患儿处理好了。今天看了58名患者,比往日少点儿。平日里,我每天都要接诊60名~70名患者。”
“我血压有点高,吃哪种药好呢?我这种情况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晚上回到家,张毛帅抽空查看了健康咨询群里的40余条咨询信息,确认同事全部及时回复后,张毛帅关掉了微信,打开电脑,开始学习中医理论知识。
明天,又将是忙碌的一天!
记者手记
社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春节假期不停诊、疫苗接种、居民慢性病管理……这些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很烦琐,除了看得见的忙碌,还有诸多不为人知的辛苦。
靳莉莉、林振波、张毛帅是众多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的代表,他们用行动践行医者的誓言,用信念守护群众的健康。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2-14/570459.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上一篇:河南“十四五”医疗保障发展规划出炉
- 下一篇:盒饭袋里发现红包 医生代缴费秒退
- 全国爱卫会发布国家卫生城镇复审结果,信阳市再次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2022-02-14 20:00:12
- 睢阳区规范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 2022-02-14 20:00:12
- 河南三博脑科医院与新郑人民医院 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 2022-02-14 20:00:12
- 携手同心,踔厉奋发向未来 2022-02-14 20:00:12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2022-02-14 20:00:12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