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攻坚战促进医疗资源提质升级

  • 2022-01-26 20:00:15    医药卫生报
  • 陈更
  • 健康

原标题:三大攻坚战促进医疗资源提质升级

河南省自2019年起陆续开展县域医疗中心提质战、电子病历升级战和绩效考核争先战,并将3项工作列为医政医管三大攻坚战。通过开展三大攻坚战,河南省成功实现全省县域医疗中心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资源提质升级。

国家启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后,河南全省322所二级公立医院(综合医院174所、专科医院30所、中医医院118所)参加了2019年度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参加考核的医院占比超过80%。河南省各医院积极参加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正是三大攻坚战成功促进省内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双提升”的重要体现。

开展绩效考核争先战

河南省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医政医管三大攻坚战进行推进,要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参加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全部参加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考核,实现“双考核”全覆盖。两年来,全省医疗机构形成了用数据说话、用质量评判、向考核要效益的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

河南印发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对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是否具备参加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条件进行梳理,并限时进行整改,确保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覆盖。

实行DRG数据分析季度通报制度,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准医院优势和短板,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逐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河南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河南多次举办全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培训班,提高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对绩效考核各项指标内涵和政策的认识水平;召开全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讲评分析会,针对重点、难点指标,逐一进行分析,督促医院夯实薄弱环节,促进医疗质量、服务效率与运营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同时,积极组织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院长及相关负责人参加国家举办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培训班,拓宽与兄弟省份医院的交流渠道,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开展电子病历升级战

推进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促进“智慧医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以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为抓手,将评价达标情况与医院等级评审、三级医院执业登记挂钩,提升医疗机构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内生动力,运用科学方法,持之以恒创建,实现了全省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自2019年来,河南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启动了电子病历升级战,明确要求到2020年年底,所有二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3级以上,三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4级以上,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化诊疗服务环节全覆盖;到2021年年底,60%的县域医疗中心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4级以上,60%的省辖市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5级以上。

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对电子病历分级评价重点内容进行解读,解疑释惑,提升工作质量,营造良好氛围。组建素养高、技术精、肯奉献的专家组,具体承担培训、指导、现场核查以及政策制定等工作。关口前移,提前摸底,在国家评级工作启动前,开展电子病历建设情况调查,对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指导,有的放矢。从细处着手,确保质量,及时通报各地上报情况,指导相关医院完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自升级战开展以来,省级专家组开展培训、指导、督导等工作累计行程达30128.1公里,医疗机构参评数量由2018年的261家增至2021年的669家,三级医院的平均级别从2.57提升至3.85,二级医院的平均级别从0.9提升至2.65,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县级医院参评率在99.05%,99家达到3级及以上,位居全国第二。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工作能力强、积极性高、分级评价5级以上医疗机构数量较多等原则,确定河南等3个省份为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一年两评”试点省份。

开展县域医疗中心提质战

河南是人口大省,与发达省份相比,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在2020年以前,河南县域内无三级医院。将现有的医疗资源提质升级,为广大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县域内的二级公立医院。

县级医院的服务水平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环节。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连续两年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推进,强化政府责任,立足“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这一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定整体发展方向,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与上级医院合作等形式,补齐薄弱专科短板,夯实平台专科基础,强化核心专科能力,打造优势专科品牌,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整体得到提升。

通过两年的建设,105个县(市)人民医院全部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实现全省范围内县域全覆盖。一些医院还达到了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各项要求,已有38家县(市)人民医院完成设置三级医疗机构备案,其中26家已完成三级综合医院执业登记。2020年,河南省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率为93.27%(2016年为84.26%),排名全国第四位;推荐标准达标率为73.91%(2016年为53.02%),排名全国第四位。“十三五”期间,全国100家提升最快的县级医院中,河南有18家,位居全国第二。

同时,河南省高度重视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河南省通过建立以急救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以“三大中心”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急诊救治能力和效率,实现从院前急救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流程的畅通运行,从过去的“患者等医生”转变成今天的“医生等患者”,最大程度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

河南省“三大中心”建设,胸痛患者从就诊到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由150分钟缩短到65.6分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到开始溶栓时间缩短至30.5分钟,急性心梗死亡率从3年前的7.6%,降至目前的3.6%。脑卒中患者从到院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中位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20分钟左右;创伤患者从到院到完成影像学检查的中位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30分钟以内,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救治效率极大提升,致死致残率明显下降。

下一步,河南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阚全程

河南省自2019年起陆续开展县域医疗中心提质战、电子病历升级战和绩效考核争先战,并将3项工作列为医政医管三大攻坚战。通过开展三大攻坚战,河南省成功实现全省县域医疗中心和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疗资源提质升级。

国家启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后,河南全省322所二级公立医院(综合医院174所、专科医院30所、中医医院118所)参加了2019年度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参加考核的医院占比超过80%。河南省各医院积极参加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正是三大攻坚战成功促进省内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和管理水平“双提升”的重要体现。

开展绩效考核争先战

河南省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作为医政医管三大攻坚战进行推进,要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参加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及非公立医院全部参加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考核,实现“双考核”全覆盖。两年来,全省医疗机构形成了用数据说话、用质量评判、向考核要效益的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

河南印发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对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是否具备参加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条件进行梳理,并限时进行整改,确保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覆盖。

实行DRG数据分析季度通报制度,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准医院优势和短板,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逐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河南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

河南多次举办全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培训班,提高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对绩效考核各项指标内涵和政策的认识水平;召开全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讲评分析会,针对重点、难点指标,逐一进行分析,督促医院夯实薄弱环节,促进医疗质量、服务效率与运营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同时,积极组织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院长及相关负责人参加国家举办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培训班,拓宽与兄弟省份医院的交流渠道,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开展电子病历升级战

推进电子病历信息化建设,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加强医疗服务监管,促进“智慧医院”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以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为抓手,将评价达标情况与医院等级评审、三级医院执业登记挂钩,提升医疗机构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内生动力,运用科学方法,持之以恒创建,实现了全省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自2019年来,河南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启动了电子病历升级战,明确要求到2020年年底,所有二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3级以上,三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4级以上,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化诊疗服务环节全覆盖;到2021年年底,60%的县域医疗中心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4级以上,60%的省辖市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达到5级以上。

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对电子病历分级评价重点内容进行解读,解疑释惑,提升工作质量,营造良好氛围。组建素养高、技术精、肯奉献的专家组,具体承担培训、指导、现场核查以及政策制定等工作。关口前移,提前摸底,在国家评级工作启动前,开展电子病历建设情况调查,对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评估指导,有的放矢。从细处着手,确保质量,及时通报各地上报情况,指导相关医院完善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自升级战开展以来,省级专家组开展培训、指导、督导等工作累计行程达30128.1公里,医疗机构参评数量由2018年的261家增至2021年的669家,三级医院的平均级别从2.57提升至3.85,二级医院的平均级别从0.9提升至2.65,迈入全国第一方阵。县级医院参评率在99.05%,99家达到3级及以上,位居全国第二。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工作能力强、积极性高、分级评价5级以上医疗机构数量较多等原则,确定河南等3个省份为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一年两评”试点省份。

开展县域医疗中心提质战

河南是人口大省,与发达省份相比,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在2020年以前,河南县域内无三级医院。将现有的医疗资源提质升级,为广大群众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县域内的二级公立医院。

县级医院的服务水平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环节。河南省委、省政府将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连续两年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推进,强化政府责任,立足“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这一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确定整体发展方向,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与上级医院合作等形式,补齐薄弱专科短板,夯实平台专科基础,强化核心专科能力,打造优势专科品牌,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整体得到提升。

通过两年的建设,105个县(市)人民医院全部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实现全省范围内县域全覆盖。一些医院还达到了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各项要求,已有38家县(市)人民医院完成设置三级医疗机构备案,其中26家已完成三级综合医院执业登记。2020年,河南省的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率为93.27%(2016年为84.26%),排名全国第四位;推荐标准达标率为73.91%(2016年为53.02%),排名全国第四位。“十三五”期间,全国100家提升最快的县级医院中,河南有18家,位居全国第二。

同时,河南省高度重视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河南省通过建立以急救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以“三大中心”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急诊救治能力和效率,实现从院前急救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流程的畅通运行,从过去的“患者等医生”转变成今天的“医生等患者”,最大程度提升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

河南省“三大中心”建设,胸痛患者从就诊到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由150分钟缩短到65.6分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就诊到开始溶栓时间缩短至30.5分钟,急性心梗死亡率从3年前的7.6%,降至目前的3.6%。脑卒中患者从到院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中位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20分钟左右;创伤患者从到院到完成影像学检查的中位时间,从60分钟缩短到30分钟以内,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救治效率极大提升,致死致残率明显下降。

下一步,河南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要求,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逐步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提供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26/56901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