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点医务人员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 2022-01-20 20:00:11    医药卫生报
  • 陈更
  • 健康

原标题:隔离点医务人员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本报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韩龙

自1月12日开始,滑县第二高中医学观察隔离点作为滑县中心医院接管的第一个隔离点正式启用。其中滑县二高中隔离点东区,有医护人员共十名,分两班轮岗,服务214名隔离人员。

这个隔离点里的工作生活情况如何?一天下来工作流程又有哪些?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医护人员的脚步,走进这块神秘的地区,来揭秘医学观察隔离点里一天的工作生活。

清晨6点钟,天没亮,大多数人还在熟睡中,但在医学隔离点工作的医护人员就已经起床,完成简单洗漱,早饭还来不及吃,他们就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6点20分,开始第一项工作。按照防护标准佩戴一次性帽子、N95口罩,穿戴一次性鞋套、防护服、防护靴套,戴医用手套、防护面屏,做好进入隔离点污染区的准备。

6点30分,防护装备穿戴完毕,进入隔离点污染区域。为入住隔离点的214人采集核酸、测体温,询问他们有什么需要,有什么不舒服的。与此同时,隔离点楼下已经送来了早餐。

8点,因为宿舍楼没有电梯,6层楼、130个房间(有未满14岁需照顾的儿童)、214份饭都要靠隔离点医护人员人力搬送到每个隔离房间的门前。为了保证隔离人员营养的摄取,供应的食物非常丰富,粥、奶、菜、面点、餐后水果更是一应俱全,然而这对送饭的医护来说却成为了一个难题。男同志一次最多也只能提12份饭菜,更别说多是身轻力弱女性的隔离点医护人员了,送饭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每次能拿多少拿多少,多跑几趟。送餐,成为每天的第一个挑战。为了让隔离人员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早餐,大家一层一层的上楼,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敲门,一刻不敢放松休息。

9点10分,在送饭结束后就要立即开始逐个房间清理垃圾。隔离点的生活垃圾属于医疗垃圾,整理垃圾时要特别注意。按照医疗高危感染性相关要求,医护人员将垃圾一一装在专用塑料袋里,并且需要采用标准的“鹅颈”式法紧紧封扎,以防污染泄露,再逐一贴上标签。收集垃圾时医护人员都是在半蹲状态下进行,长时间的半蹲,等结束时腿脚都麻木了。130个房间下来,用时近90分钟。214人至少每天会产生100多袋垃圾,每日医疗废物重量近700公斤。

10点40分,各个房间的垃圾收集完毕,医务人员将所有垃圾送至楼下医疗废物暂存点,等待医疗垃圾车转运。

11点,又要对隔离区每层的楼梯、走道以及走廊和墙面进行消杀作业。消杀时要背起雾化器走遍隔离点的每个角落,这个时候医务人员已经高强度连续工作将近4个小时了,雾化器更显沉重。

完成以上工作已经11点30分了,又到了送午饭的时间。214份饭,还要忙碌一个多小时。为了节约人力、节约医疗资源,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防护服密不透气体力消耗极其严重,隔着口罩和面屏,呼吸让人非常困难。更让人心疼的是医务人员从早晨投入工作到中午12点30分送餐结束,在整整6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中水米未进,中午送餐完毕后第一班医护人员才能换岗下班,吃上他们的“早餐”。

12点30分新换岗的医护人员接过接力棒,继续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清理垃圾、消杀作业、送晚餐、清理垃圾、消杀作业、夜间巡查,直至夜间22点。

换岗回到宿舍,大家摘下满是雾气的护目镜,脱下密封的防护服,衣服前胸后背全部被汗水湿透了,等汗下去后,又冷得发抖。长时间戴手套,手指严重过敏,脱掉了一层皮。

如果说隔离点污染区内的工作是工作量拉满的体力挑战,那么清洁区内的工作则是超负荷的脑力作业。清洁区会有各种情况汇报、数据总结、汇总报表、物资调配等工作。到夜间,还要加强隔离点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测试并对第二天工作进行布置安排。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隔离点一天的工作内容,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隔离点都像滑县二中隔离点一样的在战斗,每个隔离点的医务人员都像滑县中心医院人一样的奋不顾身。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20/56789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