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夏慧敏:建立妇幼健康研究院,加大妇幼领域科研投入

  • 2022-01-20 18:00:08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只有一代一代健康的妈妈和健康的宝宝,才会有未来健康的成人和社会。”1月20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夏慧敏继续关注妇幼健康,建议成立广东妇幼健康研究院,加大妇幼健康领域的科研投入。

他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必须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是重中之重,妇女和儿童占我国总人口的2/3,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和未来,健康中国,妇幼健康是基础。

目前,妇女儿童健康领域取得了以控制和降低两个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阶段性胜利。但是,妇女儿童疾病谱发生着快速变化,妊娠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儿童过敏、恶性肿瘤、神经发育迟缓等发病率持续上升,长期带病生存儿童比例增加,还有成人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的低龄化,都对妇女儿童健康产生着新的重要威胁。

建议提到,广东省妇幼健康服务有较好的人群基础和管理经验,如在广州市卫健委的支持下,2010年-2016年,广州地区依托“母婴安康行动计划”开展了改善产科质量,控制剖宫产率的干预行动。全市剖宫产率从干预前的42.4%下降到2016年的34.7%,6年累计减少了65000次剖宫产。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上,“广州经验”受到全球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广州地区妇幼健康管理水平的国际影响力。2021年,因疫情封控期间,依托“数字化”助力,火速上线“穗好孕”,为封控区孕产妇保驾护航。

“我们仍然深刻地看到,妇幼健康领域的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与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是不相适应的。”夏慧敏表示,这点主要体现在妇女儿童疾病诊疗技术创新不足,2021年全省表彰176项科技技术奖,仅4项与孕产妇、儿童相关;2019年省科技项目投入,用于妇女儿童健康研究的经费比例不足1%,广东仅1所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进入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前100名,未能形成区域化。

还有就是,广东省现有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服务能力未能适应妇女儿童健康需求结构的变化,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新技术应用于妇幼健康领域面临巨大的挑战。

例如缺乏适宜于儿童微量生物标本的检测技术,现有的基因、组学等检测的高成本在妇幼领域的临床应用十分困难,植入性材料不能匹配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于中国儿童的药物剂量与治疗方案研究等,都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从体制上保障和鼓励妇幼健康相关科学创新,如何整合儿科和妇产科临床研究资源,建设基础实验平台和创新研究基地,促进医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成为制约广东省妇幼健康服务发展的新问题。

夏慧敏认为,这需要有专门的、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的、积极推动临床转化的科研技术队伍,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成熟的、系统性的妇幼健康科研平台,保证持续、稳定的政策,保障妇幼健康研究领域的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与引进、硬件配套支撑、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研究应用转化推广。

他建议,设立妇幼健康研究院,系统、规模性的推动妇幼健康领域科技创新,将其建设为区域内妇女儿童健康与疾病的高端基础研究平台、临床科研资源战略储备平台和科研合作共享平台以及极具自身特色的妇幼健康医疗大数据战略资源库;依托妇幼健康研究院,召集并培养一批妇幼健康相关的专职基础科研及临床科研人员。

“2022年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开局。”夏慧敏表示,合理而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才能推动和加快有效的妇幼健康供给侧能力建设,只有一代一代健康的妈妈和健康的宝宝,才会有未来健康的成人和社会,投资于妇女儿童,就是为实现“健康广东”“健康中国”奠定基石。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魏丽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王典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20/56782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