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8.1 的医疗剧:追求权力与名利,就不能是好医生了吗?
- 2022-01-01 14:00:06 腾讯健康
- 健康
本文作者:失眠小火车
雨夜,政府办公楼外依旧停着许多媒体车。
楼内,一场关于医疗改革方案的会议正在进行,从下午到深夜,所有人都在关注它的最新进展。
之前召开的十三次会议,都只有五个字的结果:「未达成共识」。这次会议上,一位年轻男子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再次展开游说,希望更多业界人士能支持医改方案通过。
而他话音刚落,一只手举了起来――「我反对。」,这声音来自一位老者。
前者正是全城身价最高的神经外科医生、医改方案召集人杨逸滔,后者则是医院的行政总监、老医生吕仲学。观点冲突、立场对立,一场围绕医改方案展开的缠斗就此上演。
图源:《白色强人》
紧张激烈的交锋一触即发。
这部堪称香港 TVB 「台庆剧」的《白色强人》,聚焦香港医疗制度,以虚构的香港公立医院明城北为背景,刻画了一批各有特点的医生群像。
斗争之外,穿插着专业紧凑的医疗案例,更不乏对现实医疗和社会问题的关注。
图源:豆瓣
难言对错的缠斗
作为全香港最好的神经外科医生、明城北神经外科的一把手,杨逸滔是所有人眼中公认的院长接班人,而老院长吕仲学却并不看好他――问题不在他的医技与人品,而是他一直推动的医改方案。
香港的医疗制度强调公平,保证每一个人都能用最低的价格接受医疗救治,不会因没钱看病而死。
但进行医学研究、引进医疗设备、救治危重病人都需要政府资金资助,而政府因负担过重只能将投入的费用逐年缩减。
图源:《白色强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逸滔野心满满。
他希望能通过公营医院上市来解决资金问题。上市后的明城北医院将会成为身价超过百亿的巨头,甚至连政府可能都要礼让三分,这样的结果十分诱人。
为此,杨逸滔放弃了自己在私营医院的超高薪水和地位,放弃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利用手中人脉不停地同医管局和媒体进行交易、与老院长吕仲学周旋,努力为医改方案的通过铺路。
图源:《白色强人》
对于杨逸滔做出的一切,老院长吕仲学则百般阻挠、见招拆招。
逸滔想成为院长,他就找来旁人与他竞争;逸滔连同医管局局长四处寻求支持,他便也动用自己的人脉从中干扰;甚至手术后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关心自己,而是「杨逸滔进行到哪一步了」。
图源:《白色强人》
究竟谁才是对的?
一个大力推进,一个尽力阻拦,杨逸滔和吕仲学之间的分歧,折射着公平救治病人和经费短缺之间的难解矛盾,也正是香港全社会对医改方案的关注点。
但改变现状不易,新政策的出台也不总是尽善尽美,有极力寻求改变的人,也有担心改变会带来破坏的人。对于这些人,很难简单评价对错,因为每个人的选择只是源自各自不同的立场。
非脸谱化的人物
《白色强人》中,塑造了一批形象饱满、性格复杂的人物角色。
其中的典型就是杨逸滔。
杨逸滔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为了让持反对票的议员支持医改方案,他以拒绝为议员妻子做手术为由与议员进行交易;为了获得舆论的支持,他利用媒体为自己造势。
图源:《白色强人》
但如此不择手段的人,也并非没有底线。
同事何秉光的妻子受伤严重、急需手术时,何秉光希望他能亲自为自己妻子做手术,而此时杨逸滔正准备与特首会面,这是他获得推行医疗改革信任票的关键时刻。
尽管何秉光苦苦请求,杨逸滔还是表明自己无法进行手术。
图源:《白色强人》
但车子还未开出地下车库,杨逸滔又返回了。同事的焦灼、生命的消逝,他无法熟视无睹。
再如,吕仲学与杨逸滔是公认的势不两立,但杨逸滔对吕仲学女儿在专业上的指导依旧认真尽职,从未带有任何偏见。
即使是前面刚以不做手术为由威胁了议员,但最后,他还是为议员太太动了手术,尽管议员始终都反对医改方案。
图源:《白色强人》
有野心、不择手段,杨逸滔有时显得毒辣无情,他几乎堵上了所有去换来医改方案的通过;但同时,他也坚持着自己的底线,即一个医生治病救人的诺言。
无法单纯用「好」还是「坏」来评价杨逸滔,正是他这个人物的丰富性和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真实人性。
程序正义还是生命正义
救人到底是应该严格遵循医疗程序,还是优先考量生命质量进行救治,有时也是一个难以定论的问题。
医生唐明要为一个等待已久的病人实施心脏移植手术,然而当他取出病人心脏、准备换入新心脏时,医院竟然通知唐明,受体和器官供体的血型匹配错误。
这是一个致命错误,但此刻需要做出决定的,是主刀医生唐明。
图源:《白色强人》
换,还是不换?
将不同血型的心脏换入,病人将会产生严重的排异反应,危及生命;而如果不换,这位情况严重的病人,可能出手术室后不久就会死亡。
反复衡量后,唐明选择将这场心脏移植手术完成。
图源:《白色强人》
哪怕只能为她争取 3 个月,她的生命也算是比立马结束手术获得了延长。尽管最终病人还是在服用大量排异药物后死去,而唐明需要去接受上级的质询。
突发情况下的紧急救治,是否还应该按照平时的程序进行?
酒店的电机房突发意外,一台大型发电机砸倒了一名工作人员,后脑着地、颅骨骨折。刚好在酒店的医生吕霭宁立马对伤者进行了检查,伤者已经因脑出血而出现脑疝,如果不及时释放颅内压,甚至撑不到消防员移开发电机。
图源:《白色强人》
于是,吕霭宁用电钻为伤者进行了简易的开颅处理,伤者情况得到了好转,但送进医院后,伤者却仍昏迷不醒。
电钻没有消毒,处理环境并非无菌,伤者一直没有苏醒,吕霭宁为伤者做了这样的处理到底是对是错?
图源:《白色强人》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只关注最终结果――这个人是救活了还是没有救下来。
然而医学并非百分之百,医学是一个概率问题。
若仅以最终结果来衡量得失,既是对辛苦而艰难的救治过程的不尊重,也是对同样历经生离死别的医护人员的不尊重。
程序正义没有错,这是规范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用规范、严格的操作换来更低的风险和更高的存活率,是对生命的尊重与重视。
但生命正义也没有错,紧急情况下,尽全力救下鲜活跳动的生命,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与重视吗?
隐含的丰富社会议题
《白色强人》是一部医疗剧,但它的关注点不局限于医疗层面,还隐含了很多丰富的社会热点议题。
急诊室是承载这些议题的主要地点。
急诊室收治了一名高空坠落的年轻女性,衣着凌乱、下体出血,医生猜测这个女孩可能遭遇了性侵。
图源:《白色强人》
而超声造影显示,她的肚子里还有异物。当医生在手术室找出这个异物时,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她吃进肚子里的,竟然是一根戴有戒指的手指。
更巧合的是,一位自称手指被压断且断指找不到的患者前来就诊。
医护人员的处理显得得体又谨慎――他们暗中通知警方,也对被性侵女性做足了保护。
医疗有时是纯粹的治病救人,但很多时候,医疗又显得不那么纯粹――每一个病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而我们的社会,正是由千千万万这样的家庭组成。
于是,医疗不仅关系着每一个具体的人,更暗含着整个社会的缩影。
医生的救助有时不是治愈伤口,更是治愈心灵。偌大社会仍有许多医生也无能为力的事情,这一部分,是需要更多人努力,才能共同治愈的创口。(策划:joy、琦琦、carollero)
监制:gyouza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01/56410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只是摔一跤,7岁男孩竟查出器官先天缺陷!知道真相后妈妈不禁庆幸……2022-01-01 14:00:06
- 牙齿“死亡”全过程曝光,看完吓出一身“冷汗”……2022-01-01 14:00:06
- 皮肤瘙痒反复发作?做好这4件事,或能有效缓解2022-01-01 14:00:06
- 朋友圈最流行的“养生模式”,正在毁掉中国人!2022-01-01 14:00:06
- 男人女人都爱的这个姿势,竟是健康最大的杀手2022-01-01 14:00:06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