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糖尿病肾病应遵循三原则

原标题:诊治糖尿病肾病应遵循三原则

患者有20多年的糖尿病病史,两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到某医院做检查,被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该患者的病理特点:脉弦涩、胃脘痞闷、恶心欲呕、口中异味明显及双下肢水肿。笔者认为,诊治该病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可取得预期疗效。

一是精准辨证,四诊合参。该患者患糖尿病日久,久病及肾,肾气不足,气化失司,津液无主,泛溢趋下,故见双下肢肿胀;患者平时饮食不节以致脾伤胃弱,脾肾亏虚,蒸腾气化失司,水谷精微失于转化,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湿凝聚,聚而成浊,脾虚湿盛,积湿成浊,湿浊蕴结,久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犯胃升降失和,故胃脘痞闷,恶心欲呕,便秘尿少。清代医家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云:“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叹恶。此因浊邪壅塞,三焦正气不得升降……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浊毒内停作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常见的一种证型,具有恶心呕吐、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舌红、苔黄厚腻及脉弦涩等证候特征,需要以通便排毒、和胃降逆为治疗方法。

二是标本兼治,降浊排毒。中医学认为,糖尿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糖尿病肾病则以阴虚为基础,病机为肾脾失养,而致肾体劳衰,肾用失司,血脉瘀阻,浊毒内停,最终促使肾元衰败,五脏受损,对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患者糖尿病日久则使肾阴亏虚,阴损及阳,气血两亏,脏腑失调,湿邪泛滥则浊毒内停。糖尿病肾病的病位在肾,涉及膀胱、肠道,病机以湿浊内阻、瘀毒留滞为主,且此患者病史较长,病久导致脾肾亏虚,肾虚无力,水道不通。若浊毒日久不解,毒与痰湿互结,深伏于内,耗伤脏腑经络之气血,则呈现虚实夹杂之证,临床表现为缠绵难愈,变化多端。

三是内外同治,协同增效。该患者具有恶心呕吐,全身水肿,小便不利,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涩等证候特点,用“温胆汤”以清热降浊,化湿和胃,降逆止呕。患者患糖尿病日久,阴津亏虚,燥热,而致大便干,给予大黄内服加外用,荡涤胃肠实热积滞以通便排毒。在发挥中医学优势的基础上,以“中药灌肠”方式促进病情转归,降低病变发展对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以清热解毒、化浊泻下的中药灌肠,通过肠道透析的方式促使药液在结肠内被机体吸收,从而发挥药效,提示多途径给药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以获得临床干预效果。

(作者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22/55722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