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全省推广

  • 2021-12-04 18:00:54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12月3日至4日,安徽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暨城市卫生工作现场会在合肥召开,会议总结交流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经验做法,部署全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工作。会议期间,瑶海区―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工作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

“紧密型城市医联体的建设十分重要,这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会上,省卫健委党组书记刘同柱表示,近年来,瑶海区与合肥市二院按照“五包十统一”的路径,积极打造了创新的模式,实行了大医院和社区的统一管理,实现了利益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和网格化的布局,守护了瑶海区居民的健康。刘同柱说,明年,将把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在瑶海区全区推开,同时,要依据瑶海经验,让医联体建设在全省普遍“开花”。

现场观摩

各地市医疗专家集聚合肥

据悉,在会议首日,来自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安徽各地市的卫健部门、医联体牵头医院相关负责人,便一同前往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铜陵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观摩。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家重点参观了远程影像中心、远程MDT会诊中心、数字化云诊室、转诊接续中心等,详细了解医院医联体建设情况、工作经验和做法。

参会领导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大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观摩

瑶海区-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

为何得以向全省推广?

这源于该医联体建设真正实现了

“‘医’有所靠 、‘联’出实效”

让百姓看病方便又便宜

分享交流

精心部署

助社区医院踏上发展“快车道”

先手布局,精心部署。

早在2019年10月,瑶海区-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就已正式启动,并成立了瑶海区和市二院党政一把手挂帅的“瑶海区-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调研、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同时,合肥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财政局、瑶海区委区政府、市二院多方定期会商,省卫健委等悉心指导,推动改革工作不断深入。

创新探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一体化管理新模式,2020年12月,全省首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集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市医联体集团的瑶海区大兴分院正式揭牌。

这个有着多年历史的社区医院,因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持续推进,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今,大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及检验项目数增加了16倍,可治病种数由不足百种增加到170余种。医联体业务量稳步提升,优质医疗资源实现纵向流动,更多群众就地诊疗,大兴社区中心日均门诊量提高了3成,住院病人实现了从无到有。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看良医,就医更便捷、更放心、更便宜。

联体连心

一体化管理深入推行

以“联体连心,服务百姓”为宗旨,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健康管理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责为一体,截至目前,瑶海区-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已组成了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瑶海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成员单位的城市医联体集团。

同时,按照“五包十统一”路径,瑶海区-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通过联体、联心、联通、联动,逐步形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达到群众、政府、牵头医院、基层单位“四方满意”的预期成效,从框架搭建到落地实践,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管理新模式。目前已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人、财、物、事、绩 ”一体化管理,并逐步在瑶海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

据悉,在瑶海区-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优质医疗资源实现纵向流动。市二院选派了名医工作室及诊疗中心等15个学科下沉基层,开展影像、心电、数字化门诊及住院远程会诊。同时,开设市二院全科医学科、介入疼痛科大兴病区,建立卒中、胸痛、120急救社区分中心。优质医疗资源实现纵向流动,更多患者选择在基层首诊,基本构建起了“小病首诊在社区,大病转诊到医院,康复保健回社区”就医模式。

同时,可治病种不断增加。该医联体建立了检验、病理诊断、消毒供应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充分整合共享。建立了中心药库、耗材库,统一采购、配送和质控,定期开展同质化督查。目前,大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联体成员单位可及检验项目、可治病种数均得到大幅提升,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单位。

全链条的慢病管理,也让医联体的服务重心由“治病”向“防病”转变。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医联体将工作成效与绩效分配挂钩。此外,家庭医生团队分区包干,按病种设立慢病管理团队,提供一体化、全链条的服务模式……医联体工作重心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精进不休

做好百姓“健康守门人”

在4日上午的工作现场会上,合肥市二院再次作为典型单位进行了经验分享交流。据悉,今年以来,瑶海区-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实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持续性成效。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今年前三季度,市二院医疗专家常态化下沉基层坐诊551人次,远程心电会诊1897人次,远程影像会诊达1152人次。同时,建立起卒中、胸痛、120急救社区分中心,构建区域急救网络,社区三个120分站前三季度共转运患者4841人次。此外,家庭医生团队分区包干,提供一体化、全链条的服务模式,按病种设立慢病管理团队,积极开展预防指导、早查早筛、分级分层管理等工作。今年上半年,健康宣教服务人次同比增加66.6%,高血压病规范管理率同比增长2.2%,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同比增长14.7%。

解决看病难贵问题!社区开单到市二院做检查,市级名医工作室及诊疗中心、伤口造口、介入疼痛等医疗项目下沉基层等的检查和服务均执行基层价格,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群众让利近百万元。同时,通过严控“三合理”等措施,医保打包试点社区的患者,前三季度在医联体内、外就诊相比,门诊次均费用均有下降、住院实际报销比例高出9个百分点,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在今年市级考评中,基层相关群众满意度上升了5个百分点。

变“输血”为“造血”,提升基层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据悉,瑶海区-合肥市二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立了检验、病理、消毒供应等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充分整合共享。建立中心药库、中心耗材库,统一采购、配送和质控,基层可及医技及药耗项目显著增加,如检查检验项目数较一体化试点前增加了16倍。此外,医疗业务统一管理,定期开展同质化督查,专家驻点基层帮扶建立急需专科,如口腔科、介入疼痛病房、全科康复病房等,通过传、帮、带,变“输血”为“造血”。

同时,基层人员也针对性赴市二院进修学习,并全员参加市二院统一的三基培训和考核。目前,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获评了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单位,前三季度基层门诊量同比增加20.06%,更多患者选择在基层首诊。

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也有效推动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例如,通过医联体集团成员单位间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医保基金和公卫资金打包的杠杆作用以及其与绩效挂钩的引导效应,倒逼市二院上下主动加强学科建设、提升辐射能力,注重高质发展、提质增效运行。在医联体建设的推进下,去年,市二院省市重点学科增加到19个,获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科技进步奖,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省三级医院第7、市级医院第2。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建设取得更大成果,不断增强群众的健康福祉,做好百姓的‘健康守门人’。”下一步,医院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建好“百姓家门口的大医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可及性。

文字/刘畅司晨、朱沛炎

图片/李福凯

点和转发扩散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2-04/559953.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