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宜养藏 饮食运动起居有讲究

  • 2021-12-02 14:00:53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古语道:养生即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人之生气、长气;秋冬养人之收气,藏气。生长属阳,收藏属阴。所以,春夏养生长之气,即为养阳,秋冬养收藏之气即为养阴。遵循自然规则,冬季养生当以“藏”为主。那么,冬季养生具体该如何做呢?

饮食:适当温补驱寒补益阳气

《黄帝内经》中《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一篇将冬季三月称为“闭藏”。在我们人体中,肾主藏,因此,冬季养生就应注重驱寒温养肾进补。冬季属肾,肾主脏精,乃生命之源,故冬季为四季中进补的最佳季节。冬季人体阳气内收,饮食上不可以贪食凉性食物,因为寒性食物会降低我们胃肠道消化酶的活性,给肠胃道消化系统带来超负荷工作。为了更健康地度过冬季,人们需适当进行温补,驱寒补益阳气。食物可以选择性甘、辛温食物,例如早上多食一些温热食物,这样有利于阳气的生发;此外,晚上五至七点是肾经旺盛的时候,晚餐可以多食一些补肾的食物,比如,牛羊肉、韭菜、鸡蛋、鲫鱼、萝卜等等。养肾防寒、滋养五脏,这样有助于睡眠。当然,人们在饮食上也可根据地域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起居:缓缓舒活四肢再起床

在严寒的冬季,入睡忌蒙头大睡,被窝虽然温暖,但是其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易潴留。此外,人体胃肠道排出的浊气也会让周围的空气混浊,这样第二天人们易出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等症状。起床时,也应注意不要骤起也不要赖床,因为人在刚刚苏醒时起床,血压容易快速上升、血液也较为黏稠,特别对于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而言,起床过猛、过快,可能致使血压飙升,容易造成脑血管破裂等重大疾病。因此,在冬季晨起时,建议大家在床上缓缓舒活一下四肢,再慢慢起床。

情志:待心神安静自如

秋季过后、冬季到来,阳气逐渐收敛,阴气主时,寒风凛冽、万物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也常觉得没有精气神,有着心神浮躁、压抑、懒散嗜睡等症状。“六位一体之中医心理治疗”中提到的“养生首养心,调形先调神,疗病先安心”,对于人们冬季情志调理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它告诉人们,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尽量处于宁静的状态,遇事含而不露、秘而不宣,待心神安静自如,冬季自然能愉快地度过了。

运动:推荐五禽戏、太极拳等

随着养生保健的知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乐意参与到运动过程中,在冬季也不例外。但是,在寒冬季节开始运动之前,人们一定要做好热身活动,因为在寒冷的气候下,容易出现血管急速收缩、血压急速上升的情况,这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建议大家在冬季适当运动,做到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即可。如: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就是不错的运动选择。

穿衣:拒绝“美丽冻人”

现在很多爱美青年为避免臃肿、追求美丽酷飒,在寒风瑟瑟的冬季也仅仅穿着单薄的一两件衣裳,他们不惧严寒反与冬季博弈、展现风度,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尚好,可以硬扛。但随着年岁增长,病症一点点累积致使某些严重病症出现时,则悔之晚矣。从中医学的角度出发,冬季当以藏为主,身体肌肤亦应避免暴露在外,尽管爱美是人的天性,却不应该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温馨提醒》》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十分防,足以见得养生的重要性。中医养生不仅是为了延年益寿,也重在治未病,这也似乎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潮流。然而,养生是一条漫漫长路,没有捷径,需一步一脚印,长久坚持。冬季养生亦是如此。

冬,终也,万物收藏。愿你借冬蓄力,待春来时,绽放异样光彩。

本公众号未署名图文作者请与本报联系,以奉稿费。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2-02/55945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