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营养师说法不一样,听谁的?

  • 2021-11-28 21:59:54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本文约 1800 字,阅读约需 3.5 分钟

两个营养师说法不一样,特别是都有论文支持的时候,该怎么判断?

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不一定是某一位营养师说错了。

营养学理论的争议

首先,营养学上很多结论的证据级别都不够高,本身就存在争议,很多建议背后的证据都没多强,也就是说,大家都不靠谱……

想靠谱起来,就需要未来进行更多的高质量的相关研究。

但是考虑到这样的研究得花很多很多钱,在得出学界主流均认可的结论前,确实很可能会一直吵下去……

其他的判断标准

对于目前学界主流尚未达成一致结论的某些问题,难道普通民众只能听持不同观点的营养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地“吵”下去吗?

倒也不是。

还是有一些标准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的。

评估证据级别

对于一些争议话题,现代医学讲究循证医学,通过评估各种证据的强度,然后进行判断。

已经被学术界广泛接受的 GRADE 系统就是这样一套评估证据质量等级和推荐强度的标准。[1]

图片来自:内容来自参考资料[1]

然后,基于证据质量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再将推荐意见分为强、弱两级

强推荐:明确显示干预措施利大于弊

弱推荐:干预措施利弊不确定或利弊相当

判断不同类型研究证据的参考价值

有些好学的读者朋友会自己查论文、读论文,就会想知道如何判断不同类型研究证据的参考价值。我简单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成分分析

如果是讨论某种营养成分的影响,都是一些成分的分析,然后套用简单的概念,这种往往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流行病学研究

更靠谱的是一些大规模人群的流行病学证据,进行日常饮食指导时,多是参考这样的证据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如果想观察某个具体成分的效果,可以去做临床试验,也就是在人体身上直接做试验(当然,在做临床试验前也经过了体外研究、动物试验等),观察这种成分的效果,这比前面的那几个都靠谱

如果都是临床试验就是看谁的样本量更大、时间更长,实验设计的更规范,最后可以参考这个结论。

通常来说,做到这个级别的研究,最终的结论都是比较一致的,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最后,前面说的这些还只是科学范畴,限定条件(比如环境、人群)下某种营养的影响,真实世界中会有更多因素要考虑,这也是营养师发挥作用的地方了

参考资料

[1] Gordon H, Guyatt Andrew, D Oxman,等. GRADE: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的共识[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9, 9(1):4.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28/55861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