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越用越过敏?why?

  • 2021-11-24 21:59:58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石浩强

在出现过敏症状时,临床上往往会选用抗过敏药物来进行治疗。

抗过敏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物、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钙剂、免疫抑制剂、激素等,此外一些中药如柴胡、黄连、甘草等也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对于过敏患者而言,抗过敏药物可谓最佳的救命稻草,然而有时却会出现服用了抗过敏药物症状未缓解,反而加重、迁延的情况。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是所选用的抗过敏药物不恰当所致。事实上:

个体化给药

虽然患者有相同的过敏症状,但引起过敏的原因与发病的机制可能不同,所需要的药物也应当各异,之所谓个体化给药;

药物耐药性

也可能是由于患者长期服用抗过敏药物而导致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出现耐药所引起;

过敏症状加重

还有可能是患者自身对所服用的抗过敏药产生了过敏,从而出现了新的过敏症状或过敏症状加重,这点上以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一代抗组胺药物最为常见,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休克。

一般而言,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后,如出现病情迁延、新的过敏症状或过敏症状加重,应考虑患者出现抗过敏药物引发新的过敏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应该如下正确对待:

1、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物症状未改善或加重时,不应私自加大剂量、延长疗程,而应当及时就医,以免过量、长期服药而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若为所选药物不合适或长期用药而产生耐药性,则应更换其它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3、对于一些严重的过敏反应或者单种抗过敏药物无法明显改善症状时,可以考虑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但联合用药并非临床首选。

4、对于抗过敏药物过敏的患者而言,首先需要立即停药,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恰当的药物,最好不要选用化学结构相似或同类型的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5、对于过敏的症状,可以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来加以改善。对于确定了过敏原的患者,可以通过标准化的脱敏治疗手段,使患者不断的接触剂量、浓度由低到高的过敏原,并采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如注射、舌下含服、贴剂等反复接触以提高患者对于过敏原的耐受性,从而减轻过敏症状或使过敏不再发生,这种方法一般多应用于特定过敏原所致的Ⅰ型超敏反应。

综上所述,在过敏发生时,应根据症状选用合适的抗过敏药物,有时也可以采用联用用药的方法加以治疗。在使用抗过敏药物时,避免长期服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一般服用同种药物不宜超过1个月。

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后,症状未改善或症状加重时,不宜自行加大剂量用药,事实上抗过敏药物本身可能就具备一定的致敏性,如苯海拉明可致药疹、泼尼松可致湿疹型皮炎等,此时应停药并及时就医,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或更换其它类型的药物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24/55776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