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警惕鼻炎诊疗类型电信诈骗
- 2021-11-24 13:59:56 腾讯健康
- 健康
冬季是鼻炎高发期,不少患者饱受困扰,四处求医问药。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写下其中经历,慨叹“花了上千元没治好”。也有网友问,“大街小巷的鼻炎馆安全吗”“网上卖的鼻炎药是骗局吗”,引发讨论。
患者关心疗效可以理解,但要先把鼻炎馆有无诊疗资质了解清楚。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否则,不但诊疗效果没有保障,搞不好还会上当受骗。要知道,鼻炎馆“诊断”和给消费者鼻腔“上药”的行为已经属于诊疗范畴,未取得医疗资质擅自执业涉嫌违法。
从施骗者的伎俩看,他们利用患者对疗效的迷信,以“高价药”等于“高效药”来给患者洗脑。一些鼻炎馆拿消毒产品当作高价药,动辄一个疗程花费数以千计的费用,实则挖下“消费陷阱”等患者入局。一方面,此举可能造成误诊、延误病情、引起疾病传染;另一方面,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可能已涉嫌虚假宣传,患者对此不可不知、不可不防。
更有甚者,有人冒充“老中医”,已属诈骗范畴。他们利用社交平台投放宣传广告,吸粉后再兜售所谓“一人一方”,让受骗者愈发难以自拔。而且,所谓的“老中医”不乏新入行者。他们有的做过减肥项目,有的做过生发项目,发现鼻炎药市场需求大,才转投此“风口”。从曝光的案例看,有的“祖传鼻炎通”是由调料师傅配的“料”,内含薄荷、地塞米松、扑尔敏。
从防骗的角度来说,患者关键要破除对“祖传秘方”“老中医”的迷信,多积累对鼻炎的科学认知。没有精准诊断,没有健康积极的心态,难以实现科学治疗。从整治的角度来说,对善于伪装、习惯改头换面的鼻炎馆,还是要靠多部门协同治理。要防止惩戒碎片化,给违法违规者以可乘之机。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 杨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胡俊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24/55762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六旬老人休养了大半年后,腿却不会动了2021-11-24 13:59:57
- 康健园|新型重组八因子惠及本市血友病患者2021-11-24 13:59:57
- 康健园|识别“钻石突变”,点亮ALK阳性肺癌患者生命希望2021-11-24 13:59:57
- 9成互联网医院建而不用,这两家为何能风生水起?2021-11-24 13:59:57
- 有人连壳一起吞?同仁堂境外销售的大蜜丸包装上有这样一行字2021-11-24 13:59:57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
-
开封市妇产医院支援杞县平城乡核酸检测工作
2021-08-13 10:47:52
-
安徽智飞新冠疫苗为什么停了 原因有3点
2021-08-20 18:00:39
-
沈阳普瑞眼科医院怎么样?助力大学生摘镜开启高清视界
2021-09-06 18:15:42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