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多种降压药,为何血压仍控制不佳?这个“隐藏祸首”别忽视

  • 2021-11-23 09:59:5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长沙45岁的朱先生,1年前反复出现头昏、心悸,血压高达210/110mmHg,曾辗转多家医院心内科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很高位组)高血压心脏病 心脏扩大”,因血压控制不佳,药物逐渐加量至3-4种。但朱先生的血压仍波动在140-160/70-90mmHg,伴随头晕、乏力症状明显,严重时根本无法思考,影响工作和生活。

朱先生平时也注重运动,亦控制饮食,为什么使用诸多药物仍无法平稳降压呢?为求进一步治疗,朱先生近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心内科就诊。

给予相关检查并与内分泌科联合诊治,考虑为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至血压升高,遂转入内分泌科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为原醛症)”。

为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联系医院介入科开展第一例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AVS),明确无分泌醛固酮激素的优势侧,最后予以依普利酮口服降压治疗。出院后随访了解到,朱先生目前使用单药,血压控制效果较好。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病因不明者,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而有些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指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醛固酮,导致体内储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 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患者的心、肾脏、脑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原醛症的筛查呢?

1.持续性高血压(>150/100 mmHg, 1mmHg=0.133 kPs)者;使用3种常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无法控制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使用≥4种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

2.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钾血症的患者。

3.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的患者。

4.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

5.原醛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6.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

原醛症患者怎么治疗呢?

区分原醛有无优势分泌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几乎所有醛固酮瘤性单侧肾上腺切除后血钾水平恢复正常,血压下降或完全恢复正常的比例达30-60%。若没有分泌优势侧,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全切并不能降低患者血压,药物治疗才是首选方法。影像学检查(肾上腺CT或MRI)往往不能发现微小腺瘤,或者不能区分无功能瘤和醛固酮瘤,而肾上腺静脉采血(AVS)则是区分单侧或双侧分泌最可靠、最准确的方法。肾上腺静脉采血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插管失败。我科联合介入科成功开展第一例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且插管功能,明确腺瘤为无功能性,帮助医生制定最合适的降压方案。

若身边有朋友或家人口服几种降压药物,血压仍控制不好,特别是年轻患者,建议到医院内分泌科尽快查找明确原因。

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夏萃

编辑:石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23/55728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