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逆转瘫痪?美西北大学研发“跳舞”分子,成功修复脊髓损伤

  • 2021-11-22 17:59:5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明明肢体还在,可我无论如何都控制不了它。”这是一位瘫痪病人的自述。就连医生也常说:神经死了,真的无力回天了。

但最新一期《科学》期刊上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美西北大学Samuel I. Stupp教授团队研发出了一种注射药物,只用了4周时间,就成功逆转了小鼠因脊髓损伤造成的瘫痪,而且很有希望在2年内启动人体试验,也许两年后,只需要简单一针,瘫痪病人就能重新站起来!

一.关键是调动分子“跳舞”

通常情况下,重大创伤(车祸、跌落、运动事故、抢伤)和疾病后,因脊髓损伤导致的肢体瘫痪是由于大脑到身体的持续电信号流被中断,因此,逆转的关键就在于“重启”电信号流。

而Stupp教授团队研发的“超分子肽纤维支架”注射凝胶,内部含有的成千上万的多肽生物活性分子,在进入身体后会立刻凝结成一个纳米纤维网络,模拟脊髓传递电信号流,促进受损区域的神经再生,恢复大脑控制身体的能力。而且这些凝胶3个月内就会被降解为细胞营养物质,几乎没有副作用。

示意图:生物分子(绿色和橙色)与细胞沟通,以修复受损的脊髓

Stupp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的难点在于,神经元细胞中的受体始终在移动中,很难与其结合,而团队则成功控制了上万个多肽生物活性分子的集体运动,让它们像‘跳舞’一样移动,进而有效地与受体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里的用到的“肽”,成本低廉而且可以存活数周以提供生物活性,这意味着,未来这种技术被落地后,或许人人都用得起。

四周逆转瘫痪

为了验证“超分子肽纤维支架”的真实效果,Stupp教授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将实验小鼠的脊髓切开24小时后(模拟现实中的治疗延迟状况),把凝胶注射到它们的脊髓周围组织中,在接受治疗四周后,小鼠就恢复了正常行走能力。目前,Stupp教授已向FDA提交申请,很可能两年内正式启动人体试验。

据Stupp教授介绍,几十年来,生命科学领域一直被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所困扰,“超分子肽纤维支架”注射凝胶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可能会带来新一代的药物。

事实上,现代医疗和生物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止是病患受益,在延长普通人寿命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8年前,哈佛医学院Paul Glenn老龄生物学中心在另一权威期刊《Cell》上发表研究成果,补充β-烟酰安类物质后,DNA稳态、端粒、线粒体、PARP酶等几项学界公认的老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综合可拉长近28%的存活期。这一成果在之后的几年间也得到了梅奥医学院、新南威尔士、清北、同济等国内外顶尖科研实验室的证实。

据悉,上述物质成品刚落地自2016年刚落地,年过九旬的华人富豪李嘉-诚就开始使用,当时的费用是每年约156万。内地地产商潘石-屹也在微博上夸奖:“我以前不相信这种事,但用了之后指甲长得更快了!”

如今经过几年的发展,该物质技术门槛的逐步降低,最新升级版本“沐艾茵”已经跌入千元大关,在京-东国际等渠道,被奉为延年先锋。这种普适性物质的降价,在如今的国内超2.6亿的老龄人口的环境下,发挥着积极影响。历经技术沉淀和市场化后,“超分子肽纤维支架”注射凝胶很可能也会像“沐艾茵”一样可以轻易获取。

三.生物技术迸发,未来可期

数据显示,只有不到3%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能恢复基本的身体功能,平均终身医疗费用高达数百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平均寿命和生活质量都远低于正常人。基于这一严峻状况,就像一道数学题有多种解法,也有一些人尝试用另一种思路来解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上海东方医院联合成立的“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临床研究课题”,已经到了分别招募志愿者并进行临床实验的阶段。5月份,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好消息传来,一名长期坐轮椅的截瘫患者经过3次干细胞注射治疗后成功站立,未来可期。

纵观历史,人类每一次的飞跃都与生命科学的进步密不可分,青霉素、脊髓灰质炎疫苗、青蒿素……未来,相信在中外科学家们的努力,瘫痪病症也将不再是困扰人类生存的难题。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22/55716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