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努力,血糖却总是居高不下?医生说:很有可能是做错了这些事

  • 2021-11-19 15:59:59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张弛牟新记者 何丽娜

明明很努力,血糖却怎么也控不好!这是不少患者最头疼的问题,医生说:很可能是你这些事做错了!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牟新主任特意为大家盘点了几个生活中容易飙升血糖的行为,看看哪些是你常做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早餐食用馒头、粥

很多老年人习惯早上喝粥吃馒头,觉得吃了胃舒服,殊不知这些食物升糖指数很高。

医生建议主食选择应少稀多干,最好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参考牛奶、鸡蛋搭配全谷类食物,或荞麦面等粗粮的早餐结构,这样能延长食物在胃里的消化时间,缓慢升糖。

2、饭后一盘水果

“饭后吃点水果有利于消化。”这种说法你肯定听过,其实饭后水果中的果糖都会变成脂肪贮存起来,导致肥胖和脂肪肝。

正确做法是:在餐前少量吃一些低升糖指数水果(血糖指数GI小于55即为低升糖指数),如樱桃、李、柚子、苹果、梨、桃、广柑、芒果、番茄、猕猴桃等。

而相对高升糖指数的水果,如葡萄、桔子、菠萝、香蕉、葡萄及果脯更应少吃或不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饭后葛优躺

饭后人体血液集中在消化系统帮助消化食物,流入大脑的血流减少,就会犯困。此时如果听从大脑指令,“犯懒”不运动,餐后血糖就会居高不下。

牟新主任建议,最好在饭后适当运动,增强肌肉葡萄糖摄取。葡萄糖被肌肉储存,血中的糖就会相对降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4、先吃饭,后吃菜

糖尿病正确饮食顺序应为:蔬菜-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先素后荤,最后吃饭。

这种用餐顺序源于日本的“怀石料理”,即一种严格遵守顺序用餐的饮食习惯。

先吃蔬菜和蛋白质类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碳水摄入,间接控制血糖。近年来有研究显示:这种有序膳食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葡萄糖漂移、胃排空和肠促胰素分泌情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盲目少食多餐

少食多餐旨在增加人们的饱腹感,从而满足机体的摄入。但胰岛也不能一直加班加点工作,它需要规律休息的时间,称为胰岛睡眠。

进食频率的增加无疑是强迫胰岛“熬夜”:和人一样,偶尔熬一熬,胰岛还能撑住,但久而久之,胰岛也会吃不消,工作效率就会下降。

这就要求我们在能量摄入足够时,不要盲目追求少食多餐,尤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 一天三餐更有利于胰岛睡眠,使胰岛β细胞和胰岛素受体休养生息。

6、熬夜

打游戏,看小说,加班......现代社会有太多的因素促使人们熬夜。

但你知道吗?睡眠不好,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会一直处于分泌状态,导致夜间血糖居高不下。熬夜的危害数不胜数,我们应该保证合理睡眠,给身体一个喘息的机会。

总而言之,不良的生活习惯及不正确的饮食方式都会造成血糖过高,从而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最终还是得回归那句老话:管住嘴,迈开腿。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19/55659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