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进展亮相广州消化道疾病周,炎症性肠病患者负担正在减轻

  • 2021-11-13 18:00:01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当早期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主办并推出十佳临床研究奖项时,结直肠癌的主流方案还是手术前辅助放化疗。中山六院汪建平教授、邓艳红教授团队发现,对该方案做“减法”,剔除术前放疗程序,患者获益反而更大。作为首届大会的十佳研究,这一方案成了当今我国乃至东亚日韩结直肠治疗的重要参考。

医学研究服务临床并造福患者,是根本目标。正是基于这一目标,2021年广州消化道疾病周11月13日在穗启动,并为一大批有望推动临床进步的消化道领域十佳临床研究颁奖。

免疫组合特定药物

能让部分进展期结直肠癌无残留

中山六院肿瘤中心主任邓艳红教授表示,就在不久之前,该中心通过对特定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错配修复蛋白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结直肠,在使用了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PD-1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塞来昔布(COX-2抑制剂)治疗时,出现了喜人成果。

对这部分患者,仅使用单抗治疗,有65%的患者会有巨大获益,而联合塞来昔布组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率高达88%。“按照常规,我们依然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但病理结果显示,相当部分确诊患者体内已找不到癌细胞。”邓艳红教授表示,这一临床研究10月已在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脏病学》上在线发表。

“在可预见的未来,结直肠癌将成为一个纯粹的内科性疾病,我们外科专家能够参与的是对梗阻这些并发症的处理。”胃肠外科专家、中山六院肛肠外科主任任东林教授表示,虽然治疗方案的创新和突破,正在大大改善结直肠癌这一高发肿瘤的治疗效果。但早诊、早治依然是肿瘤防治、提升生存期和生活质量的关键节点。“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责任人,与其疾病发生或进展到后期来找医生,不如极早的发现疾病,阻断疾病进展到晚期的可能。”

炎症性肠病药物进展很快

有医保支持后治疗率大大提升

在消化道疾病领域,除了因饮食、生活习惯变化和老龄化因素而高发的胃、肠癌症外。还有一种被称为绿色癌症的炎症性肠病(IBD)令患者群异常苦恼――腹泻、消瘦肠道防毒溃疡……

资料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 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率和流行率在亚洲、南美、中东、非洲等发展中国家陡升,增长速度在南美和东亚尤其显著,已成为全球性疾病。据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中国2005-2014年间IBD总病例约为35万。据一项研究估计,到2025年,中国的IBD患者将达到150万人。

在早期,治疗炎症性肠病的药物相对有限,新近开发出来的生物制剂价格非常昂贵。一个月的花费需要1.8万,部分药物甚至超过5万。因为代价高昂,使得不少患者治疗难以为继,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不好。

“目前,相关生物制剂纳入到医保范围后,以广州医保为例患者的每月花费降低至不足两千元。再加上穗岁康等商业化保险的介入,炎症性肠病的最新治疗方案可及性正在加强。”中山六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郅敏告诉南都记者,当前医疗保障正在不断提升,患者负担也在不断减轻。

和胃肠消化道恶性肿瘤,强调早诊早治一样,炎症性肠病也是需要早诊早治的。患者如果连续三个月腹泻,并排除了感染因素后,就需重点排查炎症性肠病了。“早期诊断、干预后的治疗效果,要远比肠道反复溃烂、癌变后的效果好得多。”郅敏建议。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简文扬 戴希安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jiankang/2021-11-13/55529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